—— 中新系全媒体矩阵 ——
公益行业垂直网站7月20日,青禾聚变青年新公益论坛顺利召开。
论坛中有充满趣味性的公益人格测试、"什么是公益"的破冰游戏,使得参与者在起初就获得了极高的参与感。陈列在会场后方经过我们精心布置的公益影展,让大家身临其境,感受公益的能量和温暖。论坛首先为大家奉上一波干货:六位公益组织的代表人演讲、述说自己做公益的心路历程,乃至对公益事业的总体反思。他们的情怀、担当和策略于在座的听众间引发讨论和多方位思考,犀利的提问和观点的交锋充溢会场。
第一位发言人冯祚临女士作为青禾聚变的创始人和播种者执教项目的先锋者。她从18岁初出茅庐不知道如何定义"公益",到现在可以独当一面筹办大型公益项目。做支教项目的五年不仅改变了她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自我要求,更改变了她的世界观。刚刚以导演学位大学毕业的她说,公益与身份背景无关,起点不分早晚,它最大的动力来源,是一颗打磨到干净澄澈、时刻为这项事业严阵以待的心。
接下来上台的演讲者李文渊是"童年一课"网络支教项目的创始人,他向公众展示了公益的新思路新模式。公益如何适应和借力"互联网+"的平台?是每一个新时代的公益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蒋能杰导演做过多年的公益纪录片制片人和导演的,对公益事业有着独具匠心且细致入微的体会。在他的纪录片中,我们看到了愿意他深入行业内部反馈一手信息来扩大行业影响的用心。对于很多公益的入门人士和"小白"来说,这样质朴无华却又真实深刻的纪录片是最好的传播介质与动员渠道——孩子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是一面清透的镜子,它映射出理解、反思和帮助的意义。
第四位发言人张佳睿是新浪教育公益联盟发起人,她也是本次峰会90后的发言人代表之一。她提供给我们一种新的公益模式,那就是助力公益品牌规模化发展。张佳睿说,教育公益联盟是非全民性的,是集中注意力在依靠明星榜单和影响力传播的。这种找准痛点和精准确立发展方向的公益模式未尝不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尝试。
95后的刘楠鑫有着"草根"的出身。他是毕业后公益图书室创始人,为国内边远山区输送1400多个乡村公益图书室。他在公益事业中如何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呢?他说,自己作为创始人,是在聚拢更多的"创始人"来辐射性扩大影响力:每一个有小范围影响力的人,在经过有效的鼓励之后,会继续影响感染并拉拢更多的人。这样一来,一个公益体系就壮大起来了。"贫穷"创业的他说,大学生作为创始人是能效率最大化的,因为他们能宣讲动员亲朋好友和招揽媒体报道,并凭此募集资金。 Comment by Athena小白: ? Comment by xingyao gong: Comment by xingyao gong:
最后上台的一位是年轻的人大附中志愿团衍生团体Mininfinity的高三学生代表刘熙雯。他们在志愿活动中不仅"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志愿者自己设置课程,并帮助支教地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而且在做公益的过程中反思了公益人的定位和"受帮助者"的需求和自尊。作为一个课外学生组织的Mininfinity已经能达到一年3、4个新项目、每年几百名新成员感兴趣,其组织者高效的时间管理和明晰的组织规划亦令我们惊艳。
一场没有互动和质疑的分享是失败的。在以"奇葩说"为启发的圆桌论坛上,几位分享嘉宾和年轻的青禾创始人们在台上,以开放的姿态对公益的话题进行了观点上的交锋。他们探讨了青少年做公益的优劣势、如何在社会商业化的潮流中站稳脚步。他们认为青少年做公益不要被传统商业机构的经营模式所拘束,而是靠热情与担当,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在刘楠鑫看来,公益是一种尝试,"把自己做没了",也就是解决这方面的需求,恰是一种巨大成功。蒋能杰导演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他认为公益是用很小的资源去探索一条解决社会问题的路。公益就像是中药,需要有识之士的聚集和坚持,慢慢熬制这味汤药,方见成效。00后与80、90后公益眼光产生碰撞,而现场的观众提问亦将这场圆桌讨论推向高潮。针对一位观众提出的资金成本和公益定位的问题,来自Mininfiinity的00后刘熙雯坦诚地说,学生群体目前还在寻找方向。而哪怕是像萤火支教团这样看起来成功且成熟的公益社团,也面临着校园支教团解散、需要重新联系组织资金链等问题。年轻的公益人们表示,一张饼可能在几年前就画好,可要想把它越摊越大,越摊越出彩,还需要不断摸索。
年轻的公益人是航海士,他们在公益岛间穿行探索。他们亦是惠特曼诗中的船长,有着开拓的勇气与玫瑰色的信念。活动临近结束时,主办方邀请了各个公益组织社团的代表人进行场内交流和项目介绍,为年轻的航海士们拓宽思路,引发公益项目发展前景方面的讨论。
活动的创办者何知睿发自肺腑地说,每一次支教活动都是有识之士的汇聚摇篮,而此次峰会更是让她结识了一波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讲着不同母语的好兄弟、好姐妹。从峰会招募邀请函的发出,参会的队伍以极快的的速度壮大——连最小的组员都在努力动员身边的人,而小到学生社团,大到已经有完整运营模式的社会公益组织,都参加峰会,参与到我们的公益大军中来。对我们来说,这不仅是在办一场峰会,更是在努力改变着一个时代和传递一份思想。一见如故的感觉是神奇的,而这背后的原因,是这些年轻人都有着一颗不求回报的、愿意为公益发光发热的赤诚之心。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河。我们作为年轻的公益人,犹如青青禾苗,有的是热情和时间去探索,我们深知问题像洪水猛兽,在对公益探索的路上满是荆棘。然我们未曾惧怕,更不会退却。这场峰会的目的恰恰是发现问题并想办法改正,赋予未来更多的可能性。作为峰会创办者的我们希望,不要盲目参与公益,为学分、为简历而做,而是带着信念和初心加入这场"流动的盛宴"。前路尚长,让我们这些青禾一起聚集改变,带来一个又一个公益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