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系全媒体矩阵 ——
公益行业垂直网站刘红旭教授做《高原高血压的中西医防治》讲座
作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首席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同心·共铸中国心大型公益活动中医药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刘红旭已经是连续第10年参加“同心·共铸中国心”公益活动了。2021年正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巩固之年。为进一步践行和落实“健康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牧民群众看病就医条件,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7月8日至7月13日,由中央统战部指导,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主办,“同心·共铸中国心”组委会协办,步长制药全程赞助的大型公益活动“同心·共铸中国心”走进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其中近60名北京专家将在玛沁县开展为期6天的公益手术、义诊、医疗培训及药品捐赠等活动。
作为志愿者队伍中为数不多的中医专家,刘红旭此次来的任务,除了向果洛州的农牧民群众普及中医药知识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代表中医药专家委员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教授,向当地群众献上一剂防治包虫病的中药“果洛汤”。
道扎福利学校学生手捧刚熬制出来的果洛汤
刘红旭认为,对于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地区患者而言,中医药在防病、治病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中医、西医各有所长,比如果洛地区高发的包虫病,西医的手术治疗肝包虫病立竿见影,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用一些中医中药预防包虫病,或者帮助患者控制病情的发展,并结合当地的药材,因地制宜,国家和个人的医疗负担都会大大降低。”
此次来到果洛,对于刘红旭来说,还有着特殊的意义。
“我一定要到果洛来的原因,一是代表同心·共铸中国心中医专家委员会、代表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代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和刘清泉院长,来为青海藏族同胞奉献医者仁心;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要循着亲人的足迹,来为高原藏族同胞带来一份特殊的家国情怀。”刘红旭说。
原来,刘红旭的一个叔叔曾是国家地质部青海地质队的工作人员,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响应国家开发大西北的号召从北京来到青海高原,那时的高原藏族居住区极度缺医少药,为了生存和救助当地藏族同胞,他在极其艰苦又没有任何医学基础的条件下,靠自学、查资料、练技能,硬生生把自己从一个技术人员转行成为这里唯一一名医生,一名能够抢救危重病人、接生新生儿、做外科手术的全科医生,他在果洛和格尔木先后工作近30年,为青海高原的藏族同胞的健康和生命,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叔叔多年前已经病故,刘红旭这次来果洛,也是在50年后努力去完成他未尽的心愿。
采访中,刘红旭告诉记者,他第一次参加“共铸中国心”活动,源于20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后的公益救助。在后来的活动中,他走遍了全国几大藏区。这些年来,他亲眼目睹了藏区的变化,也越来越看到公益活动对于偏远地区的价值。
“这些地方在我们国家的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薄弱,老百姓都很勤劳,但是也很辛苦,医药卫生的科普知识其实也很欠缺,所以我觉得做这些公益的事是我们的责任。”
刘红旭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偏远地区医疗资源缺乏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整个国家实力的强大,改变当地经济落后的现状。只有当地经济发展起来了,才可能留住长期的医疗人才。同时,他也呼吁更多有影响力的人可以加入到“同心·共铸中国心”这个活动中来。他说:“‘同心·共铸中国心’这个活动持续到现在,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偏远的藏区、偏远的地区需要支持和帮助。我希望这个活动能够影响更多的人,也希望更多的成功人士,能够加入到这个活动中来,用他们自身的影响力,影响更多的人支持“同心·共铸中国心”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