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系全媒体矩阵 ——
公益行业垂直网站8月23日,“慈善光明行·飞鹤公益行动(克东站)”志愿者一行10人从北京启程!
8月25日至30日,黑龙江省飞鹤慈善基金会、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将携手慈善光明行组委会,走进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开展慈善光明行·飞鹤公益行动(克东站)义诊、手术活动(以下简称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上海知名医院眼科专家、教授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校友及社会各界慈善人士60余人。医护专家团队将面向克东县白内障患者开展为期六天的公益义诊、手术活动。
北京志愿者抵达齐齐哈尔
医者仁心,慈善光明行播撒爱心17年
据《柳叶刀》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到2050年,全球会有近9亿人体内将受到失明以及严重视力障碍的影响,而目前这类人群的数字为3.38亿。
中国是世界上失明和视觉损伤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令人惋惜的是,有80%的视觉障碍者原本可以治愈。
我们能做些什么?
2006年,由北大国际(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前身)MBA健康产业俱乐部和校友会联合发起,上海市眼科专家团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校友及全国爱心人士共同策划,一支以援助白内障患者复明为目的的“慈善光明行”义诊团就这样组建起来。
1994年,林毅夫、易纲、海闻、张维迎等六位海归经济学博士创建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创院近30年的时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不断书写历史,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等重大问题上,产生了一批富有影响力的政策建议,国发院也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国家“智库”。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尤其注重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践行公益也是国发院校友们肩负的时代使命”,北大国发院校友、慈善光明行联席领队王守良先生表示。
紫外线是白内障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义诊团第一站到了海拔4000多米的四川甘孜藏区,免费为当地患者做白内障复明手术,当时,当地的白内障发病率高达14%。
2006年慈善光明行第一站公益行动合影
“早上,门诊楼的走廊已经挤满了病人。第一个病人是位85岁的藏族老人。语言没法沟通,视力表的测量方法老人不理解,我们的藏语翻译解释了半天,终于让她明白并配合了。下午一共看了30多个病人,有6个白内障病人可以收治入院。到晚上7点,病人终于看完,挤闹的门诊走廊也安静了下来,我们也累得不行了,工作时被短暂遗忘的高原反应也重新袭来……”
这就是2006年,一位“慈善光明行”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北大国发院MBA班学生随行笔记里的一段文字。
第一站的义诊活动,2天时间,门诊108人,18台手术全部成功。
从此,“慈善光明行”的脚步再没有停下。
到2022年,“慈善光明行”公益行动已走过十七年,义诊团足迹遍布全国11个省的17个县市,为“老少边穷” 和医疗薄弱地区的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诊治与手术治疗。
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到新疆北部阿尔泰山脚下,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到内蒙古科尔沁草原扎赉特旗,从四川凉山彝族越西县到云南玉溪,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到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再到西藏拉孜、甘肃瓜州、陕西石泉、新疆叶城、新疆塔什库尔干、海南乐东、新疆莎车、黑龙江省龙江县、新疆巴楚县……越来越多的眼疾患者重获光明,无数个家庭重燃希望。
截至目前,累计义诊超过2.3万人次,成功帮助近3000名白内障患者通过免费手术重见光明,数十万人得到科学用眼和爱眼护眼的知识启蒙。
医疗扶贫,探索科学持续的公益模式
现代公益不再只是扶贫济困、“做好事儿”,更需要可传承,可持续和具备科学性。
慈善光明行联席领队王守良先生表示:“慈善光明行的长期目标是探讨建立一套慈善公益体系,对县城和乡村进行医疗扶持;同时资助和培训当地医生,形成医疗救助的本地化模式,从白内障患者救治到眼科医护培训,再到综合医疗救助,形成一套可持续的公益模式”。
如今,“慈善光明行”已经由单纯的医疗救助、逐步发展成为汇聚人心、播撒爱心的公益平台。光明行承载的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医者仁心,更多的是反哺社会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
8月25日的慈善光明行·飞鹤公益行动,将不仅帮助当地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也将帮助当地医院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眼科医护团队,促进县域医疗水平的提升,从而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健康、长期、稳定发展。
为确保活动的专业、有序开展,根据以往的活动经验,本次活动进行了更细致的分工,整个活动共分为14个职能组别,即慈善光明行组委会指挥部、疫情防控工作组、门诊秩序组、视力检查组、门诊医疗组、特检组、病房组、术前检查组、手术组、医疗物资组、后勤保障组等。
同时,黑龙江省飞鹤慈善基金会、黑龙江省慈善总会、中共克东县委员会、克东县人民政府、克东县卫生健康局、克东县人民医院等机构亦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支持与指导 。
科学开展慈善,让公益更可持续。慈善光明行·飞鹤公益行动(克东站)启程!
(文|牧野 王晓峰)